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
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报警?
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报警?110是报警电话。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发现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需要拨打110报警,但是110是不能随意拨打的。那么怎样才能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报警呢?
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报警?
如果警察不想暴露自己,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保护自己的信息。必须实名登记制报警,因为不能匿名报警,但是警察会保护报警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订)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对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不允许任何人压制或报复。
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年修订)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年修订)于2021年3月1日实施。
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报警2
一、如何在不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报警
1.一般来说,警方不会透露个人信息。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不愿公开其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保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检举、控告和举报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受理口头举报、投诉、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举报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
但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不同,甚至是诬告,也要严格与诬告相区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举报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检举人、控告人、举报人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检举、控告、举报行为的,应当为他保密。
二。举报诈骗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诈骗报警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1.聊天记录;
2.银行转账凭证;
3.平台与客服的聊天记录;
4.平台的网址或二维码。
如何不暴露自己就报警3
一、个人信息泄露如何报警?
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且有确凿证据的,公安机关会向警方立案;如果只是泄露,但没有不良后果,一般公安机关不会立案。但如果是大规模泄露,公安机关会立案,虽然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二。个人信息泄露的解决方案?
(I)更改帐号。
个人信息泄露后,应尽快更换账户。现在网络很发达,如果信息泄露后不更换账号,那么这个账号下登录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出。因此,一旦发现泄露源头,就要立即停止使用该账号,从源头上切断泄露源头。
(二)更改重要密码。
现在,人们离不开互联网。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会涉及很广的领域。尤其是喜欢网购的人,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重要密码应立即更改,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要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可以立案。一旦有更多的人处于和你类似的情况,他们可以一起应对。这样既保护了你的隐私,也避免了更多的经济损失。
(四)律师起诉。
如果个人重要信息丢失,并且知道如何丢失或者有很多线索,可以向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就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5)收集证据。
信息泄露后,很容易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邮件和电话。这时候要注意,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邮箱等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很琐碎,但一旦收集起来,不仅能帮你维权,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六)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个人信息泄露后,你不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盗取你的账号,还可以欺骗你的朋友和亲戚。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你的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请他们多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七)不相关的重要信息可以忽略。
现在信息泄露非常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什么都要调查,可能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所以,对于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无关信息,可以选择忽略。
三。安全状态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恶意程序、各种网络钓鱼和欺诈继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各种网络攻击的大幅增长,大量网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不断增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获悉,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网站攻击和漏洞利用正在批量和大规模发展,用户的隐私和权利受到了侵犯,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了其他国家。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的威胁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1]
从某漏洞响应平台收集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知漏洞可导致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秘密信息等。
数据泄露的主要来源是:存有大量身份信息的互联网网站、游戏和政府系统。公开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
“这个数据意味着,几乎我们每一个上网的人,自己的信息都可能被窃取,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用。”
四。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基本信息。消费者为了完成大部分网上行为,会按照服务商的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电话、邮箱、家庭住址等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出生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指消费者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包括网银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社交账户和重要邮箱账户。
4.私人信息。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朋友、家人、工作单位等信息。
6.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