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在线发布网站外链,友情链接,网站收录,APP推荐

友情链接互换买卖平台

什么样的人会被诈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哪些人容易掉入诈骗的陷阱?

哪些人容易掉入诈骗的陷阱?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骗过钱,而说到网络诈骗,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我的智商想骗我的钱?你还差得远呢!我们来看看谁容易掉入诈骗陷阱。

谁容易落入诈骗陷阱1

焦虑的“低信用”人群

当前,网贷乱象层出不穷,不少犯罪嫌疑人打着“零征信”的旗号,将魔爪伸向征信记录不良的“低信用”群体,利用受害人急于用钱而疏于防范的心理,一个个设置陷阱,骗取钱财。

★真实故事★

@市民王先生

31岁的王先生一年前遭遇网贷诈骗。

通过贷款公司的推销电话,诈骗团伙试图试探王先生,王先生有不良信用记录,多次贷款失败。随后,“贷款专员”指示王先生填写并提供相关贷款信息。其间,“贷款专员”多次以跨省取款手续费为由向王先生索要服务费,王先生最终被骗数千元。

@用户陆一手

2020年10月左右,“陆一手”因家里装修急需用钱,向三家网贷平台借款共计9100元,约定利息“3分”。贷款成功后,艺鹭知道这是每周还款。因为无力偿还,他现在在这三个平台上逾期欠款50912元。

★警方分析★

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是因为他们能准确定位目标对象。“低信用”群体在各种正规借贷平台或机构中往往无法通过信用审核,大量潜在需求无法通过正规平台或机构得到满足,其借贷需求被长期压制。而这种“供需矛盾”被犯罪团伙利用,他们瞄准的是借款心理迫切、信用审核薄弱的“需求方”,削弱了受害人的防御心理,更容易被骗。

但是假的永远是假的。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骗子的破绽。

通常这类造假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外公布的公司名称往往与实际注册的公司名称不一致。他们经常更换办公地点和标识,甚至根本不挂公司名称,声称长期招聘员工,条件优厚但要求不高。所以在贷款的时候,当对方要求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一系列费用的时候,不要犹豫。,而你陷入了网贷诈骗!

image.png

但是敌人的“老江湖”

“小鲜肉”

“你以为只有爷爷奶奶才会被骗去买高价值的保健品吗?那只是你的想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显示,“90后”成为诈骗分子重点诈骗对象,诈骗人数超过其他年龄段,占比63.7%。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00后”群体的受骗用户数量超过“60后”群体,占比4.3%,进一步反映出诈骗分子正逐渐将目标转向熟悉互联网但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年轻群体。

★真实故事★

@用户“豆蝶”

今年22岁的“小豆蝴蝶”是追星族。通过加入粉丝群,她了解到“某明星十五周年回馈粉丝100换300”的回馈活动。按照群主的指引,她以“押金”、“激活费”等方式充值、转账,最后被骗数万元。

@用户“海绵宝宝”

2月10日,19岁的海绵宝宝在某网络平台购买了一张游戏卡,对方以订单被冻结、银行卡号填写错误为由,通过重复支付解冻费的方式,骗走了他7万元。

★警方分析★

网购、网游、网恋、网上办公、上课……年轻人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新形势下电信诈骗的主要目标。

新一轮电信诈骗数据显示,“60后”、“70后”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比例最少的群体,“90后”、“00后”成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受骗者的年龄范围主要是2130岁,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0岁。

显然,这组数据与大众的普遍认知相反,大多数人认为中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贷平台的出现,青少年可支配的钱增加了,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数量也增加了,个案损失也增加了。与此同时,针对青少年的诈骗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

警方特别提醒年轻人,不要对防骗盲目自信,不要把自己置于“与己无关”的心理暗示下,而是要多关注社会新闻,了解诈骗的手段和特点,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和自我防卫能力,成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中流砥柱。

“在buy buy中购买”

大学生

近年来,对于消费需求飙升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现在购物、兼职、网恋、游戏、助学金、考试、各种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然而,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使他们成为电信诈骗的常客。

★真实故事★

@丮丮丮丮丮

大学生晓晓在网上申请了一份兼职。自称“电信业务员”的男子杨主动联系晓晓,称其公司推出“39元聊天卡”,急需兼职人员“赶集”。如果你能帮他提高成绩,花半个小时搞定五张卡,就能拿到那120元的劳务费。并解释说里面有人,当月这张卡没有手续费。到了月底,通过关系可以把卡注销了,于是晓晓联系了14个同学办理这张卡。次月,晓晓去电信公司查询,发现手机卡未注销,话费45700余元。

@大学生陈骁

陈是某大学大三学生。即将毕业的他,大一的时候挂的几门课还没补上。于是陈骁找到了一位自称“黑客”的网友。这位网友说,他可以入侵他的校园网,帮助陈骁修改成绩。陈骁对此人深信不疑,先后给“黑客”汇去2700元。在发现结果没有改变后,陈骁联系了“黑客”。此时,“黑客”早已消失。

★警方分析★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由于成本低、利润高、取证难的特点,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入学后的新生活充满好奇,想尽快融入社会。从上学开始,他们就有打工养活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网络成了找兼职最快捷的方式。所以很多学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抓住,导致他们在大学里频频受骗。主要原因是大学生防范意识不高,思想简单,网络需求多样,利益诱惑大。

随着受骗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网上行骗显然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有时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普及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知识,还要鼓励各学科学者研究大学生网络安全的防御机制,通过理论指导达到保护和防范的效果。

谁容易落入诈骗陷阱2

第一种:大学生

关键词:欺诈类型

网络贷款诈骗

兼职诈骗

欺骗

上榜理由:

1.目前,一些大学生越来越急于攀比。手机需要最新款,球鞋需要限量版。除了少数富二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家庭的承受能力,于是各种针对大学生的借贷平台应运而生。通过学长学姐在校园的精准营销,贷款年化利率可以高达甚至超过100%。所以各种套路贷层出不穷,出现过太多的案例。

2.“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风潮已经深入到校园。这些没有经验的学生最容易被所谓的兼职诈骗、刷单诈骗所诱惑。

第二种:全职主妇

关键词:欺诈类型

冒充公检法诈骗

网上兼职刷单诈骗

微营销欺诈

儿童事故欺诈

上榜理由:

1.家庭主妇远离职场,信息来源相对封闭,缺乏识别当前社会各种陷阱的能力。

2.家庭主妇容易产生空虚拟的孤独感,需要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因此容易陷入精神和情感的陷阱。

3.有些家庭主妇不愿意做家庭主妇,希望在不影响家务和照顾孩子的情况下做点兼职,赚点钱补贴家用。微商传销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image.png

第三种:公司白领

关键词:欺诈类型

机票欺诈

网络贷款诈骗

婚姻欺诈

信用卡诈骗

上榜理由:

1.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占到诈骗案件的90%以上。公司白领是电信网络重度用户,与骗子的距离最近,因此被骗的机会最多。

2.公司白领的主流群体是80后、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被父母视为珍宝。除了能够学习,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薄弱。

第四种:个体户

关键词:欺诈类型

代码欺诈

网络贷款诈骗

筹款欺诈

上榜理由:

1.小企业主多从事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的经济转型,他们开始觉得自己原来的行业太低端,没赚到钱。于是,一些针对小企业主的转型培训和成功培训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小企业主被洗脑后,不仅交了巨额学费,就连他们的企业也在“高层人士”的指导下毁于一旦。

2.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移动支付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但很多用户并不完全了解其支付功能。比如购物支付时,有的用户需要扫描商家的二维码,有的则需要商家扫描用户的二维码。很多人对此“傻傻的很迷茫”。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谁容易落入诈骗陷阱3

典型的被骗心理

1.自欺欺人。当生意或者好事找上我们的时候,虽然我们有疑虑,但是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努力说服自己,这个生意可以赚大钱,而且,我们不要像骗子一样看着对方....................................................................................................................

2.祝你好运。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骗子交了定金,我们也可能觉得对方有诈,但是我们以为自己有了定金又怕什么呢?没想到作弊者的招数更高明:一把双刃剑;连续剧;当戏份轮番上场的时候,你就只有“缴枪不杀”了。

3、贪图小便宜。大部分人受骗都是因为有这种心理,失去了警惕。是骗子抓住了人们“请入瓮”的心理展示。比如“小钱变大钱”、“银行门口兑换外币”、“金条廉价出售”、“我投资你受益”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印证了一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

4.心不正,心太黑。一个大馅饼从天而降,正好落在你的嘴里。你暗自欢喜,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生怕别人抢走,就偷偷吞了。没想到,作弊者比你还黑,在馅饼里放了鱼钩。结果,你活该。

5.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自恃才华横溢,机智过人,财大气粗,背景雄厚,人脉众多,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什么骗子。但作弊者不管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是“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一视同仁地作弊。被骗后,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到“北”,够不着天。

6.男主角悲伤美丽,美女却贫穷大方。当一个骗子以一个美女,一个迷人的婴儿,一个淑女,一个工作女孩等形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眼前突然一亮,被对方的气质、美貌、才华、甜言蜜语、不幸遭遇、巨大利益等迷惑,立刻变成了“英雄”。你要展现你的英雄行为,上演一场英雄救美的千古绝唱;或者做陪护;还是要珍惜激情;或者结束暴力,

路坎坷时,该出手时就出手;或者一见钟情;反正你愿意出大价钱的话,绝对不会把美女等同于骗子。你没想到的是,美女得不到英雄情怀,温柔一刀没得商量。结果男主角没把它当熊。千古传唱的英雄行为,变成了“千古笑的熊行为”。

image.png

7.过于信任对方。当骗子以朋友、同学、亲戚、同胞、同志、老乡、熟人等身份出现时。或者以国家机关、财团老板、军人等名义。,你觉得自己很了解对方或者觉得对方很靠谱。结果,你就上了它的当。被骗后,只能捶胸顿足,脑袋撞在地上。

扩张:三个最容易上当的心理赚钱技巧

以“大奖”为诱饵:突破贪婪心理的薄弱防线

据闫老师介绍,一些被头奖骗走的例子经常见诸报端。最重要的一点是,“贪婪心理”和“暴富心理”薄弱的防线无法帮助头奖诱惑的冲击,骗局的成立正是基于这两种心理。

“朱女士是一家木业公司的老板,也可以被骗。对于普通人来说,12万元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很容易中大奖,一般人也很兴奋。看起来骗局很高明,关键是你自己的心理弱点,容易被骗子得逞。”如果朱女士不为所动,她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3000元的飞机票。闫老师这样分析。

也有读者进入本报,表示收到了这种中了大奖的刮刮卡。他们被刮开后,还有“车”“20万元大奖”等巨额奖品。本报部分工作人员也收到过这样的获奖信,但不为所动,自然避免了上当受骗。

“赚得更多”大话:牢牢套住遇险的人。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很多‘牛皮癣’广告,宣称如何让你赚得更多,于是有人去应聘。这些骗局针对的是处于困境中渴望摆脱困境的人的焦虑。”颜老师回答记者“为什么牛皮癣的高薪招聘总是让人上当”的问题。

从本报接到的投诉来看,所有被“高薪招聘”上了当的人,基本都是外地来石狮打工,为工作发愁,经济不景气的农民工。

街上的一些骗局都是被从众心理很强的人骗的。一旦被托儿游说,就会被他们的从众心理“打败”,从而上当受骗。

再高明的骗局,只要克服了以上不良心态,就对骗局有了“免疫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