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在线发布网站外链,友情链接,网站收录,APP推荐

友情链接互换买卖平台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粮食数不胜数,但是在非洲国家还有许多人吃不上饭。为此才有了世界粮食日,提倡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那么,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1

  世界粮食日设定于1979年,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设立机构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image.png

  世界粮食日设立宗旨

  1、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2、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3、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4、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5、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6、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号2

  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

  一、 创设班会情境

  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可亲可敬正在拉小提琴的长者时,学生的目光全部都集中了,这不是最好的开场白吗?当学生带着疑惑的问号时,教师展示出这位长者在水稻田中的一幕,想必每位学生都已经知道,原来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学生的思维第一步靠近班会的主题)

  二、 切入班会主题

  美有很多种,一篇优雅的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一首动听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一本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在工作中体验美!还有很多很多。(展示图片)意境美的`、自然美的等等,引导学生感受愉悦的心情。

  (话峰一转)有很多的美愉悦的是人们的心灵(引导学生说出:救助落水儿童、用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等等震撼人们心灵的美),

  进而话锋再一转,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美,引导学生说出:随手关掉没人使用的水龙头是美的,随手关掉没人使用的电灯是美的,吃完餐盘中最后一粒米也是美的-----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餐盘中的美”(点明班会主题)

  提出问题:

  (1)你知道一颗稻穗上有多少粒稻谷吗?

  (2)我们吃的米饭需要多少道工序?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观看水稻生长全程的图片,从优选种子---育苗---田间施肥---插秧---田间管理---喷洒农药---收割---运输---储藏等等环节,最后通过食堂师傅的手,才会到我们的餐盘中来。让学生感悟粮食来之不易,虽然今天早已不再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了,早已是机械化的农业耕作,但是我们的盘中餐仍是粒粒皆辛苦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触动学生心底的良知,比单纯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image.png

  三、 深化主题,激发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展示系列图片,第一幅:学生们喜爱的歌星梁咏琪与山区贫困儿童在一起的场面,唤醒学生的爱心,让贫富的差别激发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让爱心促动节约粮食的行为。虽然,现在的学生还没有梁咏琪那样的能力来救助贫困儿童,但他们可以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可以展开议论,让学生阔谈他们的看法,老师也不妨不失时机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果画面上的孩子们能吃上你们每天不慎倒掉的饭菜多好啊!在这里运用了没有说教的教育方式,但却能收到比说教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是老师的感想,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去做,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在这里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粮食的故事,比如看电影《天下粮仓》有感,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等等,意在让学生感悟粮食的重要性,知其重要才会重视,这是很平常的心理,只是需要老师来点拨而已,但要抓住最好的点拨时机方可见成效。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讲述建国初期中国贫困状况,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禺节约粮食之中)。

image.png

  四、班会的尾声

  展示对比画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面与机械化耕作场景,定格画面---水稻图片。

  班主任话语:虽然现在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方式,但是我们的盘中餐,仍然是粒粒皆辛苦的,让我们一同大声朗诵,从三、四岁时我们就能倒背如流的那首诗词吧!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节生动的主题班会在这朗朗的古诗词声中结束了,留给学生的是感悟、是反思、是节约意识的激发、是节约行为的触动。这不正是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所在吗?

  附:为了让班会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并从中学到知识,接下来设计有关农作物知识抢答,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