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
如何度过大萧条
如何度过大萧条,历次大萧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虽各具特性,但在一些大的方面多有雷同之处。失业是大萧条的主要特征,大萧条时期,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下面看看如何度过大萧条。
如何度过大萧条1
1,拒绝冲动消费、强制储蓄
这次疫情迫使年轻人调整“口袋没有隔夜粮,冰箱没有隔夜菜”的观念,砍掉不必要的开支,减少乱花钱的次数,强制储蓄,学习适当投资是普通人必须要学会的。只有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才有缓冲应对的能力。
2,及时充电、强化专业技能,警惕熬过了寒冬又迎来被替代危机
当大把空余时间多起来的时候,学习新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这次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裁员,让人不得不提高警醒,认真审视分析自己的职场优劣势。
去年甲骨文中国事业部大裁员500人,这些人其实很快被70多家互联网公司哄抢,但不少在“养老中心”待惯了的人表示自己可能很难适应996、打卡上班的工作状态,因为甲骨文年假长、不打卡,甚至同一个工作组的人因为有人在家办公,每年年会才见一次面。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升级,越来越多的职位出现潜在的被替代危机,综合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够强的人,未来只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
3,避免被精神麻醉
在诸多行业负增长的同时,手游、抖音等在线娱乐项目和平台却发展的如火如荼,压力之下人们很容易寻求精神麻醉。美国大萧条时期恰恰是好莱坞崛起的黄金时期,电影、口红、酒精被人们拥抱,但这对于走出困境,没有任何帮助。
4、寻求副业机会
你一定发现没有去送外卖的教练在线开健身课了,走下手术台的医生拍小视频开讲医疗小知识了。
“副业刚需”是2019年流行起来的网络新词,意思是强调要有人生“B计划”,为自己的生活多加一层保障。相对较早开始发展副业的算是妈妈群,她们有自己的母婴交流圈子,爱分享的妈妈自然而然成为带货流量。蜜芽宝贝创始人刘楠正是从妈妈圈里的代购开始创建了自己的平台,创业两年销售过三千万,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母婴电商品牌之一。
不过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发展副业切记暄宾夺主,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 现金为王,别去炒股;因为股市已经崩了。
如何度过大萧条2
1、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悲观了
因为这是所有人都在面临的问题,经济萧条也不过就是经济循环周期中很正常的一个阶段,这也是会过去的,心态一定要积极,只有熬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就可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
2.最好是要有工作工作
一定要保持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一定非要拥有很高的收入,但是这份工作也可以保证让你平安地度过经济危机时候的应急之需要。
3.压缩和节省开支
省吃俭用,收集优惠券,参加打折的活动,购置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不要选择价格太贵的.,不要冲动消费,把省下来的钱作为备用资金,这样可以很好地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不要盲目攀比,要知足常乐,这样才会更开心。
4.不要盲目投资
投资一定要谨慎,对于波动太大的项目,要避而远之,保存实力,等待经济复苏的时候再说,可以买一点安全性更强,收益很高的政府债券,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存放在银行,这样更保险一些。
5.要有智力和学习投资
选择去学习一个短期的技能,最好是日后可以用来变现的,不断打磨,这样的话,你可以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同时你也可以在经济复苏之后,拥有一份比之前薪资更高的工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一定要重视学习。
如何度过大萧条3
身为一个普通人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应该怎么做?
一、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减少开支增加储蓄。
现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月光族甚至是“月负族”。为了购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去透支信用卡甚至是去借贷,尽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简单一些,克制自己买买买的冲动。
二、按照以往经济危机的规律,当危机真的来临之时,所有投资属性的资产全部下跌甚至腰斩,金融市场会出现大动荡,资产会从高溢价跌至低估值。
为了避免股票、房地产与大宗商品期货等地去泡沫化带来的损失,这时就要及时套 现,以持现为主,不要再盲目投资了。
三、减少债务,尤其是尽快偿还高利息的债务,越多的债务就意味着你面临越少的现金流压力,也面临着更大的变数。
四、在经济萧条时,最容易失去收入的就是工薪阶层,所以一定不要忘记学习,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不要轻易的离职,频繁的跳槽。
2022年又是什么情况呢?
从国外形势来看,由于货币增发导致的物价飞涨,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受不了啦。
尤其是美国,美联储已经在讨论什么时候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了。目前对外比较标准的一些分析观点认为,美联储在2022年大概率会有三次加息的空间,在2023年预计还将会有两次加息的空间。
而我国考虑到明年经济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稳定市场经济发展,有业内专家分析,2022年货币政策或稳中略宽,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主。所以,2022年我国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