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
如何应对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案件如何处理?如今法治社会,民事纠纷屡见不鲜,违法犯罪的人注定要被绳之以法。如果人的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法律手段来解决。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件。
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件1
如何应对合同诈骗罪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量刑标准: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参考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五千元的,单处罚金;五百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拘役;一万元,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考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每增加人民币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有两种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内酌情加重刑期: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累犯或逃犯犯罪危害严重的;
(三)骗取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骗取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支出诈骗财物,致使诈骗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利用骗取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八)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九)其他严重情节。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在四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犯罪数额为四万元,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考点】
(一)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每增加一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一个案件,刑期将增加六个月;
(二)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10年;每增加一万六千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单位犯罪责任人法定基准刑参考点】
(一)单位合同弄虚作假,数额在50000元以上不满80000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八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十万元,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考点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单位合同诈骗,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10年;每增加一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件2
一、如何处理合同欺诈案件
1、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不构成犯罪,受到治安管理、一般罚款、行政拘留处罚的;
(2)构成犯罪的,按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标准如下:
一)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二。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
合同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在它们之间划清界限,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以实际履行能力为前提签订的合同。
(1)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以骗取他人钱财为目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完全履行,也不构成犯罪。
(2)但有些行为人与其他限制履行能力的人签订大大超过其履行能力的合同,则是另一回事。签订了超出自己履行能力的合同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努力履行合同。即使最后他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也不能认定为欺诈。但如果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不履行合同,就会存在故意骗取他人财物的未遂。此时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2.第二,合同半真半假。
(1)是行为人只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与第三人签订的那种合同。其内容半真半假。这种合同客观上存在部分履行的可能性,但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
(2)如果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客观上为履行合同作出了积极努力,最后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则不能认定为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以部分履行能力为名进行欺诈,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则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3.三是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完全没有履行能力的行为人签订的合同。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准备,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并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暂时借用,将来有所得后再返还给对方。一般不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合同诈骗案件如何处理,要看实际情况。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按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处理合同诈骗案件3
一、合同欺诈的责任有哪些
1.该合同无效。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因而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效合同不受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对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
2.归还财产。是指欺诈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而接受了该财产的合同当事人无论是否有过错,都有返还该财产的义务。返还的范围是因本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包括实物、金钱等。
3.损失赔偿。欺诈性合同往往给被欺诈方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欺诈方应当赔偿被欺诈方因实施欺诈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损失赔偿的范围一般应包括:一是订立合同的费用;第二,履行合同的成本;第三,是合理间接损失。
二。遇到合同诈骗怎么办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谈判,包括对合同内容的修改或补充。协商解除是指双方协商一致,在合同关系有效期届满前提前解除合同。
2.未能履行。不履行适用于被欺诈的一方发现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另一方涉嫌欺诈,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具有欺诈性和无效性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暂时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果其未能交付货物,则不会进行支付,以免导致财产返还。
3.中止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已经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发现合同可能有欺诈行为,对方有欺诈嫌疑,被欺诈方应当暂时中止履行的情形。
4.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发现合同具有欺诈性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欺诈性合同无效。
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对方当事人涉嫌欺诈的,应当及时起诉;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写起诉状等。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者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5.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很多合同诈骗案件触犯了刑法,诈骗者要负刑事责任。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无法履行或欺诈方潜逃后,受骗方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与合同欺诈有关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挽回因合同欺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民事诈骗和刑事诈骗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责任。根据民法和刑法的规定,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所以合同当事人如果遇到合同欺诈,要及时补救。如果有必要,最好请律师帮忙解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