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
世界各地的丰收节庆祝丰收。
全国各地的丰收节庆祝丰收,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秋分如期而至。各地纷纷开展向农民致敬、赞美丰收的活动,形成了农民欢庆、晒丰收、谈丰收、享丰收的浓厚氛围。世界各地的丰收节庆祝丰收。
世界各地的丰收节庆祝丰收1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青海省300万农牧民过上富裕生活后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都有了很大提高。节日唤醒了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享受了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相信,在农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白露去打核桃
“白露,打核桃。”露珠节气前后,是打核桃的季节。在秋风中,记者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体验当地农民打核桃的喜悦。中川乡位于民和三川地区,黄河缓缓流过,滋养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加上海拔低,气候温暖,三川是青海著名的水果之乡。
向阳村的农家院里,果园里,麦田里的田埂旁,随处可见撑着绿伞、结着累累果实的核桃树。向阳村背靠大山,村里大约有300棵核桃树。是三川地区核桃种植较多的一个村。
核桃,又称“核桃”或“强桃”。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以来,西域的许多蔬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原,核桃就是其中之一。据《博物志》、《名医辨志》等古籍记载,“此果出胡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始可种植。”三川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青海路上的必经之地,盛产西域核桃,应该是情理之中。
”哗啦哗啦一响,大核桃哈地弹了开去。提篮,大核桃摘。”向阳村一个土族小伙爬上一棵高高的核桃树,用长杆挥舞着一个大核桃。朝文莲等土族大妈一边在树下捡核桃,一边用欢快的曲调唱起了土族传统民歌《打核桃》。每年中秋节,青海农民蒸大月饼时,都会在月饼里加入一些新鲜的核桃仁。美味浓郁的核桃味让月饼更加诱人。
改革开放前,青海种植的核桃树非常有限,而且都是老品种,壳厚,坚果小。现在很多地方都引进了皮薄、植株矮、产量高、易采摘的核桃新品种,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核桃已成为青海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仙果”红了!
九月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很多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尝试一些新鲜的水果。
近日,记者来到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高家湾村,在靠近109国道南侧的山坡上。红色的“仙果”挂满枝头,饱满圆润,配上绿色的藤蔓,格外醒目,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在这里,数千亩“仙果”已经收获,种植者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幸福。
置身果园,低矮的“仙果”树,挂满枝头的果实从你身边经过,空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果香味,让人伸手去摘一颗“仙果”。果实饱满厚重,当他们再次品尝时,那种甜脆多汁的味道从指尖“冲进”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仙果”的学名是“锦绣海棠”。这种果树根壮叶厚,耐寒耐旱,果形美观,色泽鲜艳。成熟后酸甜可口,集观赏性和美味于一身。据海东市良竹林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长宽介绍,“仙果”适合在海拔2200米以下、紫外线辐射强、早晚温差大的地区种植。海东市乐都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这里“仙果”的独特味道。又甜又好吃,也成了很多当地人的味觉背景。同时,水果富含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硒、镁、铁、铜、碘、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我们的仙果现在完全可以采摘了,而且味道香甜可口!今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0万公斤。目前主要接广州、深圳等地的订单,一斤的价格可以卖到58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400多万元。其余可由游客挑选。”韩长宽告诉记者。
选择一天和家人朋友一起采摘“仙果”,享受劳动果实。一定很甜吧!
鲜嫩的“福豆豆”
蜿蜒的山路两旁,晚熟的马铃薯花在微风中摇曳,麦穗衬托出金色的波浪,显然给初秋增添了几分热闹。
初秋,记者来到湟源县沈重乡韭菜沟村,这是一个广阔的荷兰豆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埋头采摘新鲜的荷兰豆。
这个100亩的荷兰豆种植基地属于湟源县蓝天白云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小荷豆已经在高原的热土上生根发芽。这个“福豆豆”带动的产业成为湟源县的明星产业,实现了“一粒种子造福一方百姓”的夙愿。
“荷兰豆喜欢冷凉,非常适合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原上生长。现在湟源县有1000亩的种植规模。这里种植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说,100亩荷兰豆的效益相当于1000亩传统大田作物的效益。负责荷兰豆种植推广的西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李胜凯告诉记者。
“你看,这颗豆子长得多好啊……”
白云家庭农场的主人曹对他最喜欢的“福豆豆”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他说:“我试过很多农作物品种,最后发现荷兰豆真的很好吃!投资小,采摘期长,收益高,并能有效促进农民就业。"
据曹介绍,按照亩产至少1000公斤计算,50天采摘期,亩产万元以上是非常容易的。目前产品以订单形式销往全国各地,甚至通过采购商出口到国外。
青海脑山地区分布广泛,产业发展存在短板。湟源县荷兰豆产业的发展壮大,为砀山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秋天,农民采摘荷兰豆的劳动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最朴素最简单的幸福;让我们重温童年成长的快乐;让我们闻到怀旧的甜蜜味道;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追忆乡愁中的农耕文化…
沙果熟了!
九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海东市乐都区的沙果成熟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很多年前路过乐都区的时候,很多果农都在推着手推车,在路口、街道、高速公路上叫卖。
乐沙果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1850米至2000米之间的湟水两岸农耕区。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乐都沙果品质优良,极受欢迎。
近日,记者来到乐都区碾伯镇瓜果之乡下寨村。翠绿的枝叶间,红彤彤、灯笼般的沙果挂满枝头,娇艳欲滴,香气十分浓郁。
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为丰收而高兴。
据记者了解,2014年,乐都沙果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专家委员会技术审查,获批中国国家地理商标产品,为进一步提升乐都沙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化、产业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乐都的沙果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童年味道’。加上在市场上采摘后价格合适,很受普通人欢迎。周末有很多朋友来采摘正宗的沙果。”下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友告诉记者。
“沙果很好吃,但是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下寨村村民李记说,他家的沙果树已经生长了70多年,每棵树每年能收获700-800公斤沙果。按照市场价,一斤水果可以卖10块钱,收入也很可观。
近年来,随着当地林草部门的投入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乐都沙果这一当地特色水果的产量逐年增加。
蚕豆丰收了!
初秋的乐都区瞿昙镇贾伟村,道路两旁田野里的蚕豆挂满沉甸甸的豆荚,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距离乐都县30多公里的贾伟村,去年马铃薯种植大丰收,今年改种蚕豆。我省蚕豆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的专家为魏家村提供了蚕豆新品种,长势良好。豆荚新鲜成熟时,豆荚很大。剥开后,一个豆荚里有五颗蚕豆,还有很多结了六颗。
今年,乐都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菜用蚕豆新品种,在川内、川内、山区以不同方式种植。鲜荚在四川6月底上市,每公顷收入45000多元,脑山每公顷25000多元,保证了农民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
选育适合高海拔地区的蚕豆品种,解决了机械化制约蚕豆发展的瓶颈问题,改变了蚕豆不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历史。今年在高海拔的共和县唐格木地区种植蚕豆1万亩,全县蚕豆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比上年增长10%。
“蚕豆、青稞”轮作比常规连作青稞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耕地质量也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绿色发展。
“看到蚕豆种植的优势,我在村里率先种植。在蚕豆平台专家的帮助下,我把自己的16.5亩地全部种上了蚕豆,收入达到2万多元,比种蚕豆前增加了近一倍。”共和县沙珠玉乡珠玉村党支部书记、汇鑫蚕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强说。
秋收油菜花香
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堆;从秋收时农民忙碌的身影,到一袋又一袋的水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秋收的喜悦。
近日,记者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唐川镇大同源村。此时的沙塘川山谷里,小麦已经全部入库,土豆正在开花,填满的油菜籽堆在一起,整齐地晾在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多年前,晒干的油菜籽需要人工用连枷脱粒,费时费力。现在农民收油菜籽更喜欢租收割机,省时省力。
在大同源村的一片农田里,机器轰鸣,村民们正在收割油菜籽。随着机器的移动,七八个反应敏捷的老乡把地里盖满谷物的干垛一个个放进收割机的“大嘴”里。随着破碎的油菜荚和油菜籽从机器中分离出来,一粒粒紫黑色,圆圆的油菜籽从它的壳里出来。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座紫黑色的“小山”。女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摇着筛子,一颗颗选好的油菜籽落地装袋。等过几天就可以送到油坊榨油了。
在世界各地的丰收节庆祝丰收2
沉甸甸的稻穗挂满尖尖,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无人收割机、自动打包机在田边整装待发……在新津天府农博园,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
今天,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迎来丰收,第三届中国成都天府大地艺术季将在这里举行。在此次活动中,游客不仅可以参与和体验农作物的丰收,欣赏来自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装置艺术,还可以近距离接触众多农业“黑科技”。本次活动有哪些亮点?记者已经提前为你打听好了。
精品聚会
144种水稻新品种正等待收割
坐观光车到天府农博园核心区,远处可以看到五座巨大的拱形建筑和五颜六色的拱顶,在一望无际的稻海中显得格外突出。据介绍,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凯设计的天府农博会新建主展馆,寓意“田亭合一,稻浪滚滚”,将成为四川农博会永久承载地。
天府农博会主展馆周围是片片稻田。2021年,天府农博园引进了144个水稻新品种,分散在园区的大地里。“你看,这是我们的农博3号,是功能性大米,适合高血糖和肥胖人群食用。”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种植项目规划实施负责人柯建国教授说,“下一块地是宁香粳9号,它曾获得第三届全国优质水稻品种食味品质评定金奖第一名,香气宜人,柔软适口。”柯建国教授一边乘车参观,一边介绍优质水稻品种。“我们还专门种了旱稻,就是汕优73,米质好,抗旱性强。以后可以推广到干旱缺水的旱坡地。”
“天府农博园是一个窗口。要实施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擦亮“川字号”农业金字招牌。所以我们这里才聚集了这么多优质农产品,也是为了方便品种的展示、交流和推广。”柯建国说。
站在观景台上,一片稻田映入眼帘。那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和一只“蚕宝宝”。由不同颜色的稻谷组成的田野景观也给这个丰收节带来了别样的趣味。
技术展
平移式喷灌和无人收割机亮相
来自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刘长斌正在调试无人收割机。在这个丰收节,无人收割机将大显身手。
“机械收割在国内已经普及很久了,但传统收割机要司机随车操作,驾驶环境差,振动、噪音、粉尘让人不舒服。”刘长斌说,“现在我们引进的无人收割机实现了远程自动操作,解放了驾驶员,效率更高。”
据介绍,天府农博园引进的智能农业系统自今年春季播种季节开始应用。卫星平地机、无人播种施肥机、无人植保机、平移式喷灌机轮番上阵,充分展示了国内领先水田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这些智能农机具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平移式洒水车。记者看到,这个长长的机器横跨整个稻田,有很多脚和触角,非常科幻。“这是四川引进的第一台平移式洒水车。它有100米长,在田间行走时可以喷洒。喷洒均匀性接近自然降雨,可以营造小气候。”刘长斌介绍,今年夏天水稻生长期间,多次使用这台机器。
为了建立智慧农业体系,天府农博园引进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搭建了天府农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这个大数据平台可以整合遥感数据、智能农机、田间水肥管理等数据,编译成计算机语言,使数据自动识别并给出反馈信号,让农业机械独立工作。”刘长斌说,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远程操作,动个鼠标,点个手机,就能播种、浇水、收割,让智慧农业真正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