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广告位一 |
“iPhone没有NFC功能,因为乔布斯认为这是个愚蠢且毫无意义的技术,或者用他的原话说——是个骗局。”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回忆,在2011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史蒂夫·乔布斯和他吐槽了NFC。彼时,距乔布斯去世,只有半年多时间。
乔布斯或许不会知道,在那次对话5年之后,苹果会在中国成为NFC技术的风向标。Apple Pay进入中国,尽管它只是NFC技术一次极有限的应用,却仍然勾起市场的无限遐想。
NFC和诺基亚的时代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最早的NFC手机诞生在诺基亚鼎盛时期——2004年上市的诺基亚3220。
所谓NFC,是英文单词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电脑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初期的NFC主推的应用场景,一是近距离文件传输;二是“亲临现场”的身份认证。
然而,前者由于传输速度的限制,基本成了鸡肋,在无限带宽突飞猛进的当下,处境更加尴尬——试想,我要发一张照片给你,为什么不用微信呢?
相比之下,基于“亲临现场”的功能更为普遍。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类似Apple Pay的刷卡支付功能。此外,刷卡坐地铁、打卡上班也属于此类应用。
然而,这条路也不好走。
举个例子,2011年推出的“谷歌钱包”,是个类似支付宝的业务,可以绑定银行卡,也可以转账提现。可惜谷歌没有自己的淘宝网,对安卓手机的控制力也有限,再加上NFC支付所依赖的POS机等环境条件也不成熟,导致“谷歌钱包”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据说,在谷歌内部,钱包项目已经被当成失败案例。
手机可以当市民卡
在中国,NFC也有过蓬勃向上的日子,主要集中在2012年到2014年。当时移动支付方兴未艾,手机支付宝和微信也远没有现在这种一统江湖的地位。
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纷纷摩拳擦掌,拿出了很多看起来很赞的计划。然而,最终都没有成功。普及NFC,终究是件成本很大,利益很大,风险也很大的事情。然后,支付宝和微信就做大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替代银行卡进行支付,另一个重要的支付场景,是一些公共交通系统的支付。
得益于各地“公交卡”和“市民卡”的普及,这项业务在中国发展稍好。以杭州为例,2014年,浙江移动与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联合推出NFC功能产品和服务。市民去营业厅更换SIM卡并开通功能后,就能刷手机乘坐公交车、地铁,并在一些相应商户刷手机消费。简单说,就是把市民卡集成到了手机里。
iPhone阉割NFC破题
NFC的推广阻力重重,但苹果仍然找到了一条路。
简单来说,叫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说得更粗俗一些,是iPhone“阉割”了NFC——NFC能做很多事,但苹果只用它模拟银行卡。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即把最有用的功能摘出来,更容易向用户推广。一旦用Apple Pay绑定了银行卡,其单次的支付,会比直接刷卡更安全(卡不用经过别人的手),也会比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更快捷一些。至少在乔布斯去世四年半之后,Apple Pay再掀起了一阵波澜,不管这是不是他想要的技术,人们在支付这件事上,终究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NFC复兴,你会买账吗
2月24日,“小米5”手机正式问世,雷军拾回了之前在小米4丢弃的NFC。他说,小米5配备的全功能NFC支持读写模式、写卡模式、卡模拟模式以及P2P模式,用户可以使用小米5的NFC实现刷公交卡、为公交卡充值、绑定银行卡、手机刷卡消费、连接NFC硬件设备等全面功能。
就在同一天,三星也开始在国内公测“Samsung Pay”(三星支付)。
与小米同属国产手机出货量前列的华为,已经在去年9月发布的华为Mate S上部署了HUAWEI Pay(华为支付),华为Mate 8以及Huawei Watch也都支持移动支付功能,Mate 8还率先发布了“银联云闪付”。去年12月,中兴也发布了中兴付,相比Apple Pay增加了公交、理财等功能。
不过,并非所有手机厂商对NFC支付都感兴趣。2015年出货量超过3000万部的OPPO,曾经在高端机型Find7和N3上加入NFC配置,同时和银联等机构曾达成合作协议,但目前在其主流的旗舰机上均未使用NFC技术。
“一是考虑成本,2000元到2500元区间的手机成本已经非常敏感;二是缺失NFC使用场景,属于无效配置。未来会不会重新使用需要看市场反应。”OPPO相关负责人说。
也许这又是一场圈地运动,谁知道呢,还是管好自己的钱包吧。
1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